黑鳶是廣布世界性的鳥種,曾經是台灣地區普遍可見的,
然而,如今卻是極需要保育的猛禽......
台灣到底有多少隻黑鳶呢?
我不太確定,不過最近閱讀到的書籍提到約莫兩百隻左右吧!
族群則零散分布於島嶼南北兩端。
黑鳶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更可以說是貼近人類聚落存續,
在印度的鳥類觀察中,黑鳶也同樣容易出現於城市上空。
牠們是機會主義者,所以城市的種種活動產物似乎正中黑鳶的食性喜好,
例如在基隆港被觀察到的黑鳶食物就有腸子、內臟或魚類屍體,
而這些或多或少都來自於魚市場,人類不要的殘渣。
更有人發現黑鳶的巢材有時候會出現許多人工品,甚至有女性內衣.....
還記得小時候登上紅淡山時,都能眺望整個基隆港,
而我家就位在港區旁的老舊市區,緊鄰低矮丘陵的森林邊緣。
看到這樣的景象,很多人都會說,
基隆港會這麼常有老鷹光顧,就是我們擁有健康森林的指標,
然而,開始有點瞭解黑鳶的習性後,突然就覺得有些許的哀傷......
到底跟人類緊鄰相處,是好還是是壞呢?
如果沒有人類的影響,牠們會願意拿垃圾築巢或是吃人類不要的殘羹嗎?
而到底又是什麼原因讓牠們如此稀少呢?
人為的干擾及農藥廣泛對黑鳶生理及雛蛋的不利影響似乎相當重要,
不過,也常與人類緊鄰生活的大冠鷲怎麼好像就沒有被推入如此嚴重的險境中呢?
最不幸的是,在我們對於黑鳶還有太多謎題未解開時,
森林就隨著西濱萬瑞道路和北二高七堵丘陵段的開發倒下了。
為了改善基隆港的聯外便利性,挽救日漸衰敗的航運業績,
也為了使更多基隆人方便通往大台北地區,工作、讀書或遊玩,
理當成為海港城市一景的黑鳶家族被施以不平等的居住權,
然而,有多少人看見基隆山城的美麗與生機?
一直以來,個人覺得基隆的飯店都很沒有特色,像第三世界的老舊公寓一樣,
但是如果房間窗外每天都有老鷹盤旋、滑翔或巡航時,
你彷彿也能看見上升氣流竄過初級飛羽深裂的指岔,
而黑鳶精湛地利用尾羽轉向,左擺右漂,往海面逼近,
爪起一條腐腸,低頭啃食,這樣的表演是否會震撼遊客的內心深處呢?
是城市熱島、港區的海風和屍肉轉換成振翅的能量,讓黑鳶能享受翱翔於天空的自由。
最近我都規律十二點半外出午餐,習慣走出戶外時,就先搜尋港區的動靜,
如果沒什麼特別的,也不用太過沮喪,
通常半個小時,吃完飯回來,就能看見黑鳶飛上飛下忙碌個不停,
對牠們來說,港區就是餐廳,傍海的丘陵則是臥室與育嬰房。
當黑鳶能夠一代哺育一代,繼續成為基隆孩子的記憶時,
那才是我們的社會,真正成長、進步與完整的時代。
黑鳶做為基隆的市鳥,是市民的幸福與驕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